多用途分光光度計又稱光譜儀(spectrometer),是將成分復雜的光,分解為光譜線的科學儀器。測量范圍一般包括波長范圍為380~780nm的可見光區和波長范圍為200~380nm的紫外光區。不同的光源都有其*的發射光譜,因此可采用不同的發光體作為儀器的光源。鎢燈的發射光譜:鎢燈光源所發出的380~780nm波長的光譜光通過三棱鏡折射后,可得到由紅、橙、黃、綠、藍、靛、紫組成的連續色譜;該色譜可作為可見光分光光度計的光源。
1、光源系統
功能:提供連續或特定波長的入射光,覆蓋紫外、可見及近紅外波段。
類型:
紫外光源:氘燈(發射波長185-400nm)。
可見光源:鎢絲燈或鹵鎢燈(發射波長320-1000nm)。
近紅外光源:部分高d型號配備溴鎢燈或LED光源。
特點:光源需穩定且壽命較長,部分儀器通過切換燈泡實現全波段覆蓋。
2、單色器(分光系統)
功能:將光源發出的復合光分解為單一波長的光,并精確選擇所需波長。
核心組件:
入射狹縫:控制進入單色器的光強。
衍射光柵:通過光的衍射效應分散不同波長的光。
出射狹縫:篩選特定波長的光輸出。
波長掃描機構:旋轉光柵或移動反射鏡,實現不同波長的切換。
類型:
固定光柵單色器(基礎型)。
雙光柵或雙單色器(高分辨率型,降低雜散光)。
性能指標:
波長范圍(如190-1100nm)。
波長精度(±0.1-1nm)。
帶寬(如2nm或更窄)。
3、樣品室
功能:容納比色皿(樣品池),使光通過樣品進行吸光度測量。
關鍵設計:
比色皿架:可放置1-6個比色皿(標準配置為4個),支持不同光徑(如1cm、0.5cm)。
恒溫系統:部分儀器配備溫控裝置(如25℃恒溫),減少溫度對反應的影響。
蓋板:遮擋雜散光,避免外界光線干擾。
比色皿要求:
材質:石英(紫外區)、塑料或玻璃(可見區)。
光徑:需與儀器設定一致(如1cm),否則需手動校正。
4、檢測器
功能:將透過樣品的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(電壓或電流),并轉換為吸光度或濃度數據。
常見類型:
光電二極管陣列(PDA):可同時檢測多個波長(如200-800nm),適用于快速光譜掃描。
光電倍增管(PMT):高靈敏度,常用于紫外區檢測。
硅光電二極管:用于可見光及近紅外檢測。
性能指標:
靈敏度(如0.001AU)。
噪聲水平(影響低吸光度測量的準確性)。
動態范圍(如0-3AU)。
5、數據處理與顯示系統
功能:控制儀器操作、采集數據、分析結果并輸出報告。
核心組件:
微處理器:控制光源、單色器、檢測器等部件的協同工作。
軟件界面:提供參數設置(波長、狹縫寬度、測量模式)、數據采集(吸光度、透過率)、光譜掃描、標準曲線擬合等功能。
顯示設備:液晶屏或外接電腦顯示測量結果和光譜圖。
數據存儲與輸出:支持USB、RS-232接口,可導出Excel、PDF或圖片格式數據。
高級功能:
時間掃描(監測反應動力學)。
多波長檢測(同時測量多個特征峰)。
自動調零和基線校正。
6、輔助部件
濾光片:部分儀器配備濾光片,用于快速篩選特定波長范圍的光。
參比樣品架:放置空白溶液(如蒸餾水或溶劑)作為對照,消除背景干擾。
散熱系統:光源和檢測器工作時產生熱量,需風扇或散熱片降溫。
防塵罩:保護光學元件免受灰塵污染。